top of page

臺灣認同的困境:
《福爾摩沙自助餐》展演創作報告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
「你是哪裡人?」是生活在海外一年多最常聽到的問題。「我是臺灣人。」有時在回答後,對方反應也許平淡,也許驚訝,也許不贊同。「臺灣在哪裡?」「原來是臺灣同胞!」「你們是中國的一部分嗎?」接踵而至的問題起初讓我有點應對不來,時間一久,也許是習慣了,通常我會禮貌的解釋臺灣的主權狀況,並保持開放的態度與不同的聲音討論。「所以你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是臺灣人?」「你們的正式名稱為甚麼有中國?」「你會擔心哪天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嗎?」更多的疑問排山倒海襲來,來自他人的好奇同時也令我開始深思這些以前生活在臺灣時不曾細想的問題。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身而為臺灣人,我們彷彿一直都在面對這些問題。海島的特殊地理性質在過去幾百年來,迎接和送別了許多不同的政權,人們在幾個世紀間來來去去,或許安居,或許遷移,世界也賦予了我們許多不同的名字。但對於現在的我們,究竟是否有一個共同的集體認同呢?
承接上述疑問,我思索著有什麼方式能解答我對於自身認同的疑問。於是我一邊蒐集著書面資料,一邊與我的編劇好友黃洛瑤討論把這個議題轉化成劇本的可能性。在我們的討論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在美臺人遇到的許多不論是來自他人或自身的認同困境,更加堅定了創作這個作品的決心。如何透過劇場或是藝文展演的方式,將臺灣在政治及社會上所遇到的認同問題呈現,並同時讓觀眾能在觀看過程中能參與,進而對臺灣有進一步理解,抑或是對自己的身分所屬提出詰問,是為目前的主要創作目的。此外,本創作亦為我的碩士論文主題,預計將創作過程以及演出錄,並撰寫論文發表。
bottom of page